来源:小编 发布时间:2025/11/13 14:52:46
1-3岁宝宝扔东西,通常不需要严厉制止,但需要正确的引导。
首先要理解,这个行为是宝宝成长发育的一个正常且健康的标志。严厉的斥责和惩罚可能会抑制他的探索欲望,甚至产生反效果。

一、宝宝为什么爱扔东西?
1. 探索世界
他在学习“因果关系”。比如:我扔勺子,勺子会掉地上,还会发出声音!妈妈会捡起来!这对他来说就像一个神奇的科学实验。
2. 发展技能
扔东西需要手眼协调和手臂力量,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在锻炼他的大运动技能。
3. 表达情绪
1-3岁的宝宝语言能力有限。当他感到生气、沮丧、无聊或者兴奋时,扔东西成为一种直接的情绪宣泄方式。
4. 吸引注意
有时候他发现,只要一扔东西,爸爸妈妈就会立刻有反应(即使是批评),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有趣的互动。

二、如何正确引导和应对?
核心原则是:区分“可以扔”和“不可以扔”,并提供替代方案。
1. 可以做的
① 把“禁止”变为“可以”:
· 提供“可以扔”的玩具:准备一些适合扔的玩具,比如软球、沙包、豆袋、海绵积木等。
· 创设“扔”的环境:和他玩投球游戏,准备一个篮筐,让他把球扔进去。这不仅能满足他的需求,还是一项有趣的亲子运动。
② 用行动设立规矩,并保持一致:
· 当他把食物、奶瓶等不该扔的东西扔在地上时,平静而坚定地告诉他:“食物是吃的,不是扔的。”然后把食物收走。如果他因为饿了而哭闹,可以过一会儿再给他,但一旦他再扔,就再次收走。他很快就能明白因果关系。
· 如果扔的东西会伤害到他人或易碎(如木制玩具、手机),要立刻制止,并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:“这个很硬,扔了会疼,会打碎。”然后把这个东西拿开。
③ 引导他“一起收拾”:
· 扔东西之后,引导他参与善后。你可以说:“球球扔得到处都是,我们把它送回家(玩具箱)吧!”并和他一起捡起来。这能培养他的责任感和物归原处的好习惯。
④ 解读他的情绪并教他正确表达:
· 如果他因为生气而扔东西,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,帮他说出感受:“你因为积木倒了很生气,对不对?” 先共情,然后提供解决方案:“但我们不能扔积木。你可以跺跺脚,或者告诉妈妈你很生气。”
· 教他用语言或其他肢体动作表达,比如拥抱、说出来。
⑤ 确保安全:
· 把贵重、易碎和危险的物品收起来,放到他够不到的地方,为他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安全空间。
2. 要避免的
① 大声斥责或打手:
这会让他感到恐惧和困惑,可能让他以后用更激烈的扔东西行为来对抗你。
② 笑着捡起来:
如果你在他扔了不该扔的东西后,笑着去捡,他会以为这是一个好玩的游戏,从而强化这个行为。
③ 过度讲道理:
对1-3岁的宝宝来说,冗长的道理他很难理解。简短、直接的指令和行动更有效。

总结
· 是探索,不是捣蛋:理解这是宝宝发展的必经阶段。
· 疏导胜于堵截:提供可以扔的玩具,满足他的需求。
· 温和而坚定:对不能扔的东西,用行动设立界限。
· 教他表达:帮助他识别情绪,并学习用正确的方式表达。
请放心,随着宝宝语言能力的提升、大脑发育的成熟以及您耐心的引导,这个“扔东西”的阶段会慢慢过去的。您现在要做的,就是当好他的“安全指挥官”和“游戏伙伴”。